廣告看板|招牌設計|Led招牌 - 專業平面廣告設計
    招牌製作   Led招牌   招牌設計   創意招牌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三十歲了,我選擇去出國留學。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m.sohu.com/a/280570296_99927294"

1了解你的愿望有多強烈2011年去美國之前,我接到了一個備考小伙伴的電話,在三次沖擊GRE考試失利之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就如同我們在媒體上見到的創業故事一樣,我們只看到了在納斯達克敲鐘時人們的歡聲笑語,卻沒有見到那些創業失敗者躲在角落里的哭泣寂寥。而后者是沉默的大多數。GRE考試成績單就我身邊所經歷的案例來說,曾經揚言備考和為此沖鋒陷陣的人有很多。但是最終得到那張入場券的人則很少很少。而那些和我坐在寒冷的新東方水清教室里的人,有大于三分之二的人最終選擇的都是放棄。因為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往往很骨感。在無邊資料里淹沒著,往往感覺自己是《少年派》里那個與虎同船的少年,每時每刻都在和自己搖擺的信念做斗爭,在失望與絕望中起伏。對于一個全職工作的人來說,選擇放棄很容易。放棄了,依然有家庭做靠山,有職場做保證,依然有可期的穩定未來。而進退猶可,這正是一個巨大的弊端。因此,很多人在這場備考馬拉松里紛紛退場。電影《少年派》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愿望到底有多強烈。出國留學是你未來人生中的一個裝飾品嗎,還是一份志在必得的體驗?你是否有耐心經過所有的波折到達彼岸?作為一個全職工作的人來說,了解你內心的愿望尤其重要。對于我來說,盡管出國留學的這份執念來得比較晚,但是我是從宏觀的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的。如果我晚年的終極理想還是放下一切,進行寫作和記錄時代,那么國際化的視野,則是成為一個作者和記錄者的必要條件。我當時閱讀了很多具有中西文化背景的作者的書,印象尤深的是許倬云的《問學記》,書的封面上是曲水流觴,里面卻說他在芝加哥大學學習期間已經完全打破了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觀。我感受到了文字駕馭者馳騁在中西文化之間的快樂。嚴歌苓、白先勇,龍應臺都是這樣駕馭文字的典范,而這正是我極度希望去體驗的。因此,我從內心知道,出國留學不是我的奢侈品,而是我的必需品。2你的目標清晰嗎?評估你事業發展的連續性你的出國目標清晰嗎?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到了美國之后,我發現很多來讀書的人目標并不明確。大家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一個所謂的文憑而經歷這一切。可以說,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情況。三十之后去讀書,人們改變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因此評估自己出國的目的,一定和未來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成為的人有關。出國留學,一方面,也許是學習原來專業所欠缺的知識,學成之后在可以原有的事業方向上繼續發展。另一方面,也許是徹底放棄以前的事業,學習一個全新領域的知識,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從而把自己變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可以說,重新開始雖然挑戰巨大,但是這是一個成全自己的機會。危機中,往往潛伏著巨大的機遇。對于我來說,《世界因你不同》在我三十歲這年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第一次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真正的擅長所在。這次愉快的經歷也讓我思考,我到底想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商業傳記記錄了人,記錄了時代,記錄了小人物背后的大歷史,讓我發現了個人歷史和公眾歷史水乳交融,這種交融美不勝收。從那個時候,我已經打定主意繼續做一個能夠記錄時代的人,去記錄事件,去記錄人生,去記錄個人歷史和公眾歷史。因此,我的先生和我一起在這方面搜尋資料。在我的先生的最終建議下,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專業當中,我選擇申請了哥倫比亞的口述歷史專業學習。這是全美國唯一擁有口述史專業的大學,是美國口述歷史學科的鼻祖誕生地。我在哥大學習期間,感覺到無比奮發向上,因為我的專業正是我所需要的養分,讓我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雖然這種文科專業可能在外人的眼里會覺得不堪重負,但是每一天的學習,我都可以視為一種享受。而我目睹了太多學生,因為選錯了專業而痛苦不堪。而身邊最鮮明的一個例子是,一個閨蜜最終讀完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后,卻發現自己對法律的熱愛浮于表面。她后來通過了律師考試,坐在了美國頂級律所高大上的辦公室里,拿著高于同齡人數倍的薪水,但是她內心里倍感孤獨,她終于明白了,這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最終,這個朋友做了十個月的律師,還是自己創業了。3評估客觀情況盡管人們面對理想的時候總是蠢蠢欲動,但是經常被客觀現實所打敗。當我真正到達美國時才發現,也許三十歲去美國是一個偽命題。在西方的價值觀里,三十歲還是太年輕了,也許標志著人生才剛剛開始。在博士班里,你經常會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做自己的課題研究。而著名的海倫·托馬斯做了五十年的白宮記者,一直到耄耋之年退休。討論年齡,尤其是女性的年齡,本身就是不被人所尊重的。但是,三十歲去美國,在中國的語境里,又可以成為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畢竟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賦予了人們「三十而立」的一句俗語。在中國文化里,人們被賦予了責任,給予了預期。人們忍不住深深思索,在而立之年做出這樣一個重大決策,這一切是否還來得及。因此,希望改變的人對于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審視,依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你可以接受喪失的機會成本嗎?對于我來說,準備考試的年份是2010年,真正拿到錄取的年份是2011年上半年。我報道的行業——移動互聯網那時正是一個蓄勢待發、要整體蓬勃發展的年代。可以說,未來可期。即便我不轉型去做移動互聯網行業,而是繼續沿著舊有的道路去寫作,在留學的這兩三年,我也可以繼續寫出至少一兩部優秀的傳記作品,也許已經在行業里建立了更為突出的個人品牌。但是,我還是固執己見,選擇了去瀟灑看世界。而那些失去的東西,就是我的機會成本。在我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我左手抓住了一生一次的機會,右手也許也放棄了并不遜色的人生通途。現在看來,很難說哪一條路讓我走得更好。但是我們需要有核算機會成本的果敢,也要有取舍的斷然。在回國一段時期之后,我的內心充滿了充實感,但是我也承認,我和我離開三年的城市,有一種從未有過的疏離感。其次,我重新思考過自己的決定到底正確與否。我的觀點,也許和三年前那個不顧一切,認為人生一定要出去看看的女孩有點不一樣了。我開始承認,人生的選擇可以是多樣化的。三十如果沒有機會出國,四十選擇移民也好。其實沒有哪一個選擇能相互比較,重要的是你內心的舒適度。最后,我想大家還要思考一下和親人之間的關系。現在出國的朋友多為80、90后,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目睹了很多孩子對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內疚。離家三年,其實讓我最牽腸掛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而每一個中國的節日,在美國度過時會倍感孤獨。對于離家,每一個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在考慮出國之前,先和家里人暢快溝通,這才是能坦然云游世界的前提。總而言之,三十之后去美國,確實需要格外的勇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你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也要越多。因此,你要做這個決定,也要越慎重。而美國生活往往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從初入美國之時到稍感舒心之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渡期。而幾乎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懂的,在這段過渡期里,只是寫滿了意想不到的兩個字——「孤獨」。本文摘自《就要一場絢麗突圍——30歲后去留學》,由機械工業出版社(ID:JXGY_1952)出版。作者簡介:范海濤,好未來公益基金會we+計劃夢想大使。歷任北京青年報財經記者、新浪網駐華盛頓記者、《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國區總顧問,記錄今天·海濤工作室創始人。2011到2013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是華人擁有哥大口述歷史專業學位第一人。2009年,和時任谷歌中國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先生,合作出版李開復先生自傳《世界因你不同》,至今銷量超過100萬冊。ID:zwy19930126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關鍵字標籤:www.idp.com/taiwan/why-study-abroad/